乍看这一题目,你会提出两个问题:一简历通常是写的,怎么是“干”简历;二简历通常在毕业前写,怎么在大一就要写呢?我正要告诉你:简历不是写出来的,简历是“干”出来的;简历不是要等找工作去应聘时写的,而是在大学第一学期就要开始写,让简历在线,每个学期都充实一点,到简历“亮”出去时就很丰富、很饱满。同时,大一写简历的过程,也是规划大学学业的过程。那么,简历怎么“干”,下面从简历的基本模块中,对要“干”的部分进行分析。
简 历
个人资料
教育背景
知识结构
主修课:
选修课:
实 习:
社团活动
奖励及荣誉
个人相关
自我评价
专业技能
外语水平
计算机水平
兴趣爱好
教育背景:如果是正常毕业的话,每个同学毕业后都齐刷刷地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学位,高职高专生获得大专学历。但有些同学会根据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知识结构选修一些专业及课程,有双学位的争取双学位,有更高学历层次的会争取在学历上一个台阶。比如本科读的是生物专业,但毕业后想从事的职业是投资理财方向的分析师,那么,在本科学业规划中就要有目标的选择相关的双学位或专业课程,为求职或升研做准备;比如高职学生读的是市 场营销专业,但喜欢会计,希望毕业后从事会计职业,那么,在大专学业规划中要参加自学会计专业本科的考试,获取相应的学历甚至学位证书,在自己的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上多一个亮点。这个亮点,在求职中给用人单位的不仅仅是在学历上多了一个亮点,更多折射出的是你这个人职业目标清晰,有学习力,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强,有毅力,主动积极等亮点。
知识结构:本科院校学生的学分积(GPA)对升研的作用可能要大于求职,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知识结构、学科体系、整合知识的能力以及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基本流向是中小型企业,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是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同样也注重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每门课程的学科成绩有时候很难衡量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当然不能出现多项“挂课”。所以,用人单位在招聘面试时会出一些与课程相关的面试题,比如:如果我国不能生产网球,一年需要进口多少个网球?这是用人单位在看完一份学生简历后抛出的一个问题。该学生的主课成绩中《经济学基础》为86分,是所有课程中分数最高的,也是当时全班最高分。用人单位问这个问题不会在乎你的具体答案是多少,他们看重的是你的思维方式。学过经济学的同学都知道,经济学的两大理论框架中,均衡理论是其中之一。要进口多少个网球必须知道我国每年需求量为多少,只有当需求与供给均衡时,不会浪费有限的资源,才能实现均衡,达到最优状态。要看看你思考这个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看你的思维方式改变没有,学过经济学与没有学过的人其思维方式是有差异的。可见,用人单位不会看重你考试分数,看重的是你真正学到了什么。在管理学上,经常用这样一个案例:三个年轻人分别向爱人求婚。学文学的说:“亲爱的,当浪漫的秋风伴着细雨吹来,我是否等到了爱情的累累硕果”。学经济的说:“当我们在一起,将是世界上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组合,请你答应我吧。”学法律的说:“我经过周密的调查取证,最后得出结论:我们是最合适的。如果你三天内不作答复,将视为同意,自动放弃反驳的权利。”结果,三个年轻人都成功了。其实,人与人的差异,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观念与思维方式的差异。通过面试这类问题,以考察一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该课程的完整体系,是否改变思维、增加智慧、形成能力。而不完全是该课程期末考了多少分。当然,两者俱全,那就更好。
社团活动和奖励及荣誉:这两部分内容让大一的学生写,都会感觉没有东西可写。如果大学三年或四年不“干”,毕业时也同样没有东西可填。社团活动的内容也不是越多越好,最好能说出一两个最有成效的活动内容。事实上,这部分内容是很丰富的,无论有担任学生干部、社团工作还是没有担任任何职位的学生,都需要将自己大学期间所做的有意义、有成就的事写下来,作为自己的成就故事。每个学期写一个,几个甚至十几个,毕业时选择两到三个最有意义,最有成效的故事,写到简历上,为简历和面试做准备。成就故事的内容可按照用人单位的STAR核查模型写,即:当时的形式/情景(Situation)、面临的任务/目标(Task/Target)、采取的行动/态度(Action/Attitude)、取得的结果(Results)。比如,有一个学生就这样写道:“在大学生实习和就业都非常困难的当今,我组织、设计、策划了一次‘园区高职院校大学生实习联盟’活动,联系了二十多家中小企业,到园区与我们学生零距离的接触,使得我们五十多位同学获得了实习的机会”。特别要指出的是,成就故事一定是要“干”出来,才有故事可写,千万不能自编故事。没有故事可以不写,但不能造假。用人单位是很有办法识别故事的真实性。也就是说,这部分内容是否有内容可写,取决于是否干了什么。奖励及荣誉也是要一点点“干”出来, 一点点积累的,而且要把握各种机会,比如演讲比赛、创业设计大赛、技能竞赛、职业规划设计大赛等各种活动。这些内容在大学里没有人会要求你去做这个做那个,没有硬性的规定,都是要靠自己主动去把握,去获取,去积累,形成大学学业中的一颗颗丰硕的果实,到毕业时,就会有很多的果实“亮”在你的简历上,“亮”在你的生命树上。
个人相关:自我评价如何评价,学生通常会从老师对他的评价角度来写,如:学习主动、努力刻苦、学习成绩优良、组织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等等。其实,对自我的评价也是要出“干”才能真实评价自己,把自己的优势特长“评”出来。这就需要不断地了解自己,探索自我。除了可以运用一些专业量表,测试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更多的可以通过平时的行为习惯、处事处人的方式以及通过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途径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和职业兴趣倾向,从中提炼。这样的评价才是最真实、最独特的自己;专业技能包括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以及职业岗位技能水平等相关证书的考试与鉴定。各大学院校会根据不同的专业列入相应的教学计划之内,学生只要如期参加考试以获取证书。这部分内容是学校要逼你“干”,你不“干”也不行,如本科英语水平要求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才能获得学士学位。当然,职业岗位技能水平的考核可以选择与职业发展方向有关的内容,这部分内容还是要自己去“干”出来的。
兴趣爱好:兴趣爱好也需要“干”,很多人会纳闷,兴趣爱好怎么“干”呢?一般学生都会写日常生活中的兴趣爱好,如游泳、足球、舞蹈、唱歌、旅游等。其实,简历上的兴趣爱好最好与应聘的岗位相关,如:有个学生应聘广告与会展设计岗位,他把自己喜欢做西点的兴趣爱好写上,面试老师在问其西点的水平时,他说是利用暑期,经过专业机构培训并获得相应的技能证书。西点与设计有关联吗?看似毫不相关的内容,但专业人士就能感受到这个学生的设计水平和能力,西点本身就是一种生活,一种设计。